banner

新闻动态

回转窑点火

2020-03-09

点火的目的是使燃料发生着火并产生燃烧。回转窑的点火操作,按其状态不同一般可分为:停窑检修以后的冷态窑点火,正常停窑后(非检修状态)的点火,短时间熄火后的点火,生产过程熄火后的立即点火等。

    回转窑以气体燃料为能源时的点火方式一般有两种:a、扎制一个点火火把,由人为进行控制。将火把(火源)置于到燃烧器的下端,通过程序操作进行点火。b、在燃烧器的出口端面设置一个可自动控制、专用的点火源、由电子打火的点火(燃烧器)装置,通过程序控制燃烧器自动点火。

    在采用煤粉或重油等固体燃料进行点火时,由于固体燃料的燃点较高,一般的点火源不易将燃料在短时间内点燃。所以,在点燃固体燃料(燃烧器)前一般都要采用在回转窑内、燃烧器的出口前下方,堆积一定数量的木柴或其他的可燃物质。通过可燃物质的燃烧,逐步地使窑内的空间温度提高到一定的程度,达到可以逐步点燃燃料并产生自动燃烧的温度。

    采用固体能源为燃料时,当回转窑内已经具备了可使燃料着火的温度环境时,还应该考虑到,如何保证燃料本身应具备的可燃烧条件。例如:在使用煤粉时的水分、细度、投入量、喷出速度等。在使用重油时的粘度、加热温度,雾化程度和喷出压力等。这些都是如何完成燃料着火燃烧的重要保证条件。

下图为采用木柴点火时窑内运行场景

额,刚才搞错了,这个才是:

下图为固体燃料正常点燃后窑内开始运行时的场景

 在以气体燃料为能源介质的点火操作中,对燃料使用的基本要求是,在它的输送和操作程序中,应该具有一个控制性能较高,反应快速、准确,自动连锁联动的工作程序。这是以保证安全为主要目的的。

    例如,当初始燃料(煤气)喷出燃烧器后,如果火种未能及时地使燃料着火而燃料又未能及时终断时。未终断的具有一定量能的燃料就会不断地进入或聚集在回转窑内。这时,若再与火种相遇的结果将是,因聚集在窑内的燃料产生着火而导致正压回火发生爆炸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

    为此,在回转窑上选用气体燃料、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点火时,都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:

一,火种必须处于燃烧器的出口端下方,与燃料能够直接接触的位置;

二,燃料喷出燃烧器前,火种必须存在,并具有可持续的燃烧性;

三,火种燃烧的时间与燃料的喷出时间间隔不易过长;

四,回转窑内必须形成一定(不会使火种熄灭)的负压抽力。

五,一次点火失败,严禁短时间内或立即进行下一次点火;

六,尽大可能地使点火一次成功。

    不成功的点火(点火失败)是常见的。失败的原因会很多,一般常见的有:点火气源供给不顺畅,打火状态不佳,电气系统,阀门阀位系统联动异常,燃料输送受阻等。这时,若要进行下一次点火前的基本要求是:

一、排烟机对窑内进行气体置换,排空时间不应低于10分钟;

二、燃料源终断并处于重新准备状态;

三、查清点火失败原因;

四、重新回到点火程序。

    在此之中,查清点火失败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,也是保证下一次点火成功的关键。

气体燃料点火时尤其要注意安全问题,切记先点火,再送气!先点火,再送气!先点火,再送气!



发送询盘